《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9月25日 དེ་ལ་གནོད་པར་མི་འགྱུར་བའི། 予彼無有害損之 ལས་གང་ཡིན་པའང་བྱེད་དུ་ཆུག 為彼一切皆行持 བདག་ལ་དམིགས་ནས་ནམ་དུ་ཡང་། 願彼緣我何時亦 འགའ་ཡང་དོན་མེད་མ་གྱུར་ཅིག 行持義事不空耗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持明仁增塔欽🔗
2020年9月25日
དེ་ལ་གནོད་པར་མི་འགྱུར་བའི།
予彼無有害損之
ལས་གང་ཡིན་པའང་བྱེད་དུ་ཆུག
為彼一切皆行持
བདག་ལ་དམིགས་ནས་ནམ་དུ་ཡང་།
願彼緣我何時亦
འགའ་ཡང་དོན་མེད་མ་གྱུར་ཅིག
行持義事不空耗
為了協助眾生、饒益有情,而將自己的身體布施給眾生,這是菩薩的願力。當布施出去之後,菩薩的身口意對於所布施的對象,不但對眾生在現世上沒有任何的破壞,反而會有所幫助,甚至在究竟上也沒有破壞,也會有所幫助,眾生想做什麼,就讓眾生直接去行持,但主要是不能造作惡業,如果形成惡業的業障的話,也許對現世或究竟上會造成破壞。
「予彼無有害損之,為彼一切皆行持」,如果眾生所做的事情不是與惡業相關的話,那麼已經將自己身體布施給眾生了,而且身口意及一切善根全都布施出去了,無論眾生想怎麼運用,就怎麼運用,眾生想行持任何事情的時候,讓它保持自然就好了,只要對眾生沒有現世的壞處與究竟的壞處的話,就讓他自然地行持。
「願彼緣我何時亦,行持義事不空耗」,菩薩在發菩提心時,發願將身體布施給一切眾生,然希望透過眾生,讓菩薩的所做所行都具有意義,所以透過布施自己的身體,無論在任何時候,對於眾生,永遠永遠都不要變成毫無意義的事。
意思是,已經將身體獻給眾生,饒益有情了,所以希望透過自己的身體不要破壞到任何眾生,任何眾生都經由我的身口意,接觸我的身口意,而不要有浪費的狀態。
而不要浪費的狀態意思是,接觸了我的身口意,希望對眾生有間接或直接的利樂、圓滿的好處,以及任何痛苦都不要展現,特別是菩薩的身口意已經送給眾生的時候,願透過菩薩的身口意能饒益有情,無論在任何的時候,連絲毫浪費的時間都沒有,並且一切事業都具有盛大的意義。
由於菩薩的願力,已經將身口意獻給眾生、饒益有情。因菩薩的身口意引起而行持菩薩的願力,但這裡所指的不一定是菩薩,也許是個融入菩薩的心情和行為的發願者或祈願者,他已經布施了自己的身體,而眾生對發願者的身口意,可能產生瞋恨心或是生起信心、相信。這時,依靠這瞋恨的心等,可以幫助到這凡夫眾生脫離苦海、脫離凡界、脫離幻覺,並達到究竟的解脫,而願力者都會自願找尋方法、行持這件事情,且祈願如是做到,這也是一種願力。
如果發願者菩薩透過他的身口意,使得對方眾生產生信心的話,則依靠此對方眾生的相信和信心,能令所有眾生於現世及永久的快樂具足圓滿,還有解脫成佛的資糧圓滿。由於依靠對方的信心,以致讓眾生永遠得到現世和究竟的快樂。如果對方生起瞋恨的心,亦能透過這瞋恨的心,將佛法如理如法地送到對方的身心之間。
當發願者將身體等一切的受用都送給眾生的時候,透過這樣的布施,希望眾生不要生起任何惡劣的思想或行為來窘迫他自己,並造成現世的痛苦。如果眾生接受這樣的布施,沒有產生任何痛苦,而是增加快樂的話,由於已經是送給眾生的身體與受用,以致眾生有權利決定怎麼使用。這即是偈頌的前兩句「予彼無有害損之,為彼一切皆行持」的意思。
第四句「行持義事不空耗」是指,不要浪費任何時間,當自己或願力者的身口意獻給眾生的時候,特別是身體布施給眾生,饒益有情的時候,無論在任何時候,則此布施之舉對眾生都是有意義的,絕對不要變得亳無意義。不僅對他的人生有意義,對他的解脫上更有意義,願這些都不要變成沒有意義。
而當對方產生煩惱心、瞋恨心、嫉妒心的時候,則可透過他的瞋恨心、嫉妒心,進而改變他,並讓他獲得現世的一些受用與利益。在整個過程裡,希望眾生最終都能得到佛法的真理、究竟的解脫。
如果菩薩願力者的身口意獻給眾生的時候,而對方也具足極大信心、相信的話,則依靠這相信、信心的力量,能讓眾生獲得現世的快樂圓滿,加上聽聞、思考、修持佛法之中一切圓滿,祈願眾生變成如此行持,並願變成究竟事情上面善德盛開的因,且永遠行持大解脫相關的事業。
持明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無論自己處在哪一個城市裡,或者處於什麼樣的人群之中的時候,皆應保持服務人心的心態,將自己的身口意獻給眾生,而且幫忙他、照顧他。
若是對方有著特別低劣的惡念或惡行的時候,還是奉獻自己的身口意去幫助眾生行持很多的惡念惡行,則這種狀況是不太好的。
《入雄心菩薩行論》裡提到,對他人現世沒有壞處,也就是惡念惡行的壞處不多、影響不大,而在究竟上面也只有利益,沒有壞處,如此將身口意獻給眾生是值得的、有助益的。
另一方面,對自己沒有壞處,對現世沒有壞處、對究竟上面也沒有壞處的時候,這樣一切的事情都讓眾生自行隨意去行持。為什麼呢?因為自己的身口意已經獻給眾生了,故自己亦無權去護惜。
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或世界裡,因為自己的緣故而造成他人的痛苦,或是由於他人和自己因緣聚合的存在,而產生痛苦,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情,或是人事物變成這種情形時,這一種直接破壞性、窘迫性的痛苦產生在他人的心中、生活中的話,這樣是不好的。
任何時候,對眾生沒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讓它發生。無論是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不管是一天、兩天聚合在一起的時候,都要行持現世的快樂或是究竟解脫的事業,因為願力者的身口意已經獻供出去了,所以在任何的狀況下都不要浪費時間,永遠都應具足圓滿的心態,並行持圓滿的行為,且讓一些好事情、一切優善的事情圓滿產生。
今天所講的兩種道理中,一是,如果對自己或對他人沒有行持任何破壞的事情,對現世沒有破壞,對究竟上也沒有破壞的話,眾生想如何行持,就任其行之,反正已經發起大乘的菩提心,因面對輪迴眾生已布施了我們的身口意,所以就讓眾生隨意去運用,以他開心為主,如果這項布施能成為現世與究竟開心的因,就讓他去行持,因身口意不再是自己擁有的,已經貢獻給眾生了。
二是,如果自己的身口意已經貢獻給眾生,但是無論對眾生或對願力者本身而言,產生很多壞處、形成很多惡業,或許不是直接的影響,但是間接的在對境、話題裡,因為你的身體的緣故,導致眾生增加了很多惡念惡業。如果因為你的存在,以致眾生增加很多惡念惡業的話,則不能讓眾生隨意去做。
最後提到「行持義事不空耗」,身口意已經獻供出去以後,時時刻刻、長長久久、永遠都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事情,時間皆不要浪費,無論多長的時間裡,或是無論在什麼處所、在什麼狀況之下,皆希望能為對方帶來很多好處,並且一切圓滿自在的行持都要做起來,特別是解脫相關的事情要如實做到。
今天也連帶講了昨天偈頌的部分,原因是將這兩天的內容合在一起講的時候,比較有效果的感覺,明天還會繼續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