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 བདག་གིས་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དང་ནི། 吾之稀珍三寶謂 ཕ་མའམ་བླ་མ་གཞན་དག་ལ། 父母上師及其餘 ཉོན་མོངས་སྒོ་ནས་ལུས་ངག་དང་། 煩惱之因身語及 ཡིད་ཀྱིས་གནོད་བགྱིས་གང་ལགས་དང་། 意以破壞諸多少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8月3日
བདག་གིས་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དང་ནི།
吾之稀珍三寶謂
ཕ་མའམ་བླ་མ་གཞན་དག་ལ།
父母上師及其餘
ཉོན་མོངས་སྒོ་ནས་ལུས་ངག་དང་།
煩惱之因身語及
ཡིད་ཀྱིས་གནོད་བགྱིས་གང་ལགས་དང་།
意以破壞諸多少
持明仁增塔欽
功德的對境以解脫而言,其功德最為浩瀚的是佛陀,佛陀講經的教法證法,以及學習佛陀的一切教導的僧眾。再者恩德利益很大的是父母、導師、堪布、上師。分為功德的對象和恩德的對象兩種,剛才說到功德的對象是佛法僧,恩德的對象是父母、上師等等。
若是我們的心中對功德的對象及恩德的對象生起煩惱心,思惟中存有不淨、不善的心,以及生起貪瞋痴相關的心情,進而對功德的對象「三寶」,恩德的對象「父母、上師」,形成三門的惡業,用身體來破壞他們、打他們,以言語來罵他們,心中對他們生起壞心等等,以身口意的三種門來造作惡業。特別是意中生起非常嚴重傷害性的念頭,而這身口意三門會透過自己心中產生的煩惱來傷害功德的對象「三寶」,以及恩德的對象「父母和上師」。
因為貪心的引起、瞋心的引起、痴心的引起,所以帶動身體的行持來搶奪功德對象三寶相關的信財,身體的行持來破壞上師,打罵父母等等;語言來毀謗;意中不停地生起邪見、邪念。以信心和邪念相較,是邪念多,這是以意業來造作傷害。
以身口意所形成的業力裡面,最嚴重的是不知不覺地產生邪見,時時刻刻都有邪見。邪見是十個不善裡最重的業,十個不善裡殺生是行為上最重的業,十個不善裡邪見是心態上最重的業,有了邪見以後,三寶的功德、佛法的勝德都不太容易展現在自己的心相續之中。
剛才說到搶奪佛法僧相關的信財,什麼是信財呢?別人具足信心的供養稱為信財,這些信財是三寶和講經佛法者的財物,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一些物資,無論是搶奪或是偷盜都是不好的。
若是行持破壞佛法相關的事情的話,破壞的意思就是身體上搶奪的破壞,語言上毀謗的破壞,心中、意上邪見的破壞,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彌勒菩薩曾說過:「任誰破壞佛法,他就解脫不了。」因為佛法是唯一究竟解脫成佛的勝道,破壞佛法的惡果是無窮的,所以我們要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的真理,這是非常重要的,而為了行持聞思修,也是非常珍貴的。
還有我們所謂的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裡面,思考佛法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們很多人形成了一些系統,來行持思考佛法這件事情。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不破壞與聞思修相關的事情,且非常強大、擴大地增長善的力量,是不錯的。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有玩耍或與自己習慣習氣相關的生活,但是與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相關的生活是不太容易有的。
此處我們特別提到三寶,在三寶的信財上,非常需要仔細因果的觀念。若是把信財拿來自己用的話,如經文論述裡所述的,因果業報會展現出來的。信財即使前後挪用,也是不行的。信財供養的對象沒有運用好的時候,身體也有被「阿」字穿透的。有些人用了陶瓷鍋的信財,則變成陶瓷鍋一樣出生在地獄道裡,亦有所聞。
在具足三寶的處所,若擤鼻涕或吐痰等等,會像地基或柱子一樣的出生在地獄道裡,有些則像掃把一樣出生在地獄道裡。有些眾生則是身體裡長蟲和有著各式各樣的眾生,窘迫他的身體,產生刺痛等等,所以針對三寶的信財上面,沒有想到因果謹慎仔細的觀念,不小心拿取很多三寶佛法勝德的信財,惡報會非常嚴重。
功德的對象是三寶,恩德的對象是父母和上師,身口意產生的破壞、傷害的念頭,身體行持起來,接著語言毀謗等等,一切的破壞、傷害全都應懺悔。
持明仁增塔欽個人思想闡明:
主要的重點,第一是自己的心情乾乾淨淨,不要被煩惱污染,再者自己的佛堂或寺廟時時刻刻都應保持乾淨的狀態,時時刻刻都應維護清潔的狀態,時時刻刻都應整理乾淨的狀態、清淨的狀態是很重要的。不是偶爾心情弄乾淨,沒有用的,因為長期會痛苦,被煩惱窘迫。
同樣的,如果偶爾才整理佛堂寺廟,長期就會很骯髒。佛塔和寺廟等等外內全部都應維持乾淨,但這不是一定要某個人維護,誰在誰維護,不是誰的責任而已。
佛堂和寺廟都是三寶的處所,在三寶的處所上,不要有任何的不淨和破壞。應加強自己的處所和自己相關的寺廟,都要整理乾乾淨淨,同時在行持這件事的時候,其功德的對象是三寶,功德對象的三寶是自己本心上的一切真理。以及行持上的打字、錄製音檔、校稿、佛法相關的文字,還有自己經常的打坐、實修的一切,全都是三寶相關的事情,都不能用身口意惡的念頭來破壞,而必須以身口意善的念頭與信心、相信的勝道來圓滿。
一位修行人看另一位修行人的時候,他就是三寶之一,因為他有可能在資糧道上或者還未到資糧道上的初學者,或者有可能正往十地五道的境界上攀升著,因此一位修行人看另一位修行人的時候,或一個師兄看另一個師兄的時候,你要用清淨和乾淨的心態來看,也就是自己的心情要乾淨,看待他人的事情也要以乾淨的心態來看。
自己把一切都做好的時候,這一切都會圓滿起來的。若一切一切都是要他人做好的話,這是他人做好的部分,如果自己沒做好,還是有缺漏的。對於三寶相關的一切事情,父母的事情與恩德的對象上師等等的佛行事業,當自己先做好這一切的時候,解脫的勝道也已成立了。
在自己的習氣、習慣上面,不要一直繼續遍照下去,應該在自己的習氣以外,習氣以外指的是繼續三寶相關的聽聞、思考、修持。與習氣相關的有可能是玩樂、混等等,有些人自己的一生或者凡夫輪迴的相關習氣裡,有可能從來沒想過解脫,所以我們想解脫的話,要從心乾淨開始,行乾淨開始,這樣繼續下去。
僧眾有兩種,小乘的僧眾為接受兩百五十三條戒律的出家僧眾,而大乘的僧眾則是以菩薩戒為主的出家在家僧眾,而密乘和大乘的菩薩行持者也是僧眾。自己成為僧眾之時,對於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等等要觀修俱全。成為僧眾的源頭就是聽聞、思考、修持佛法和改變自己,繼而守護功德的對象三寶,讓佛法發展弘揚,對於恩德的對象父母、上師的一切事情也應圓滿行持,為了恆利眾生,願他們長久住世,如是行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