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བྱང་ཆུབ་སྙིང་པོར་མཆིས་ཀྱི་བར། 乃於菩提證悟前 སངས་རྒྱས་རྣམས་ལ་སྐྱབས་སུ་མཆི། 覺綻佛眾誠皈依 ཆོ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ཡི། 正法雄心菩薩之 ཚོགས་ལའང་དེ་བཞིན་སྐྱབས་སུ་མཆི། 等同僧眾齊皈依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0年7月30日
བྱང་ཆུབ་སྙིང་པོར་མཆིས་ཀྱི་བར།
乃於菩提證悟前
སངས་རྒྱས་རྣམས་ལ་སྐྱབས་སུ་མཆི།
覺綻佛眾誠皈依
ཆོས་དང་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ཡི།
正法雄心菩薩之
ཚོགས་ལའང་དེ་བཞིན་སྐྱབས་སུ་མཆི།
等同僧眾齊皈依
持明仁增塔欽:🔗持明仁增塔欽
著重世間法的人,皈依善神、財神、健康神等等,皈依的心態主要是為了幸福美滿、健康長壽,他們皈依的對象即是這些神,而皈依的目的則是為了健康長壽等等。
出世間法小乘的皈依,小乘的修行者認為釋迦牟尼佛的身體是苦諦相關的,所以不皈依。小乘皈依的對象是見解上究竟的道諦與滅諦,而皈依的目的是為了淨化自己的惡業、脫離輪迴的苦海,最終得證阿羅漢果位等等。
而今天要講述的偈頌是關於大乘的皈依。大乘的皈依是為了遍虛空、盡法界的一切有情悉全臻達究竟大解脫、成佛的果位,故而從現在開始,在一切眾生皆未證悟菩提之前、皆未成佛之前,要皈依法報化三身一如的佛陀,此皈依之意是以極為相信、深信的狀態來皈依佛。此外,對教法與證法亦悉全皈依,教法是能仁釋迦牟尼佛教導的一切經律論之法門,證法是修習經律論後,內容盛開在心中而達至證量俱全,大乘的皈依包括皈依教證二量俱全的佛法。
佛陀是佛身、佛言、佛慧皆融體在一起,這是對法身、報身、化身、本質身四身一如的佛陀的皈依;皈依法是對教法、證法的皈依;爾後是對僧眾的皈依。僧眾即是於十地五道境界之中聚合在一起的僧眾,具有境界且達到標幟的僧伽二部之僧眾們皆是皈依的對象,這是對十地五道境界圓滿之僧眾的皈依。
世間法皈依的時間只限於此生,小乘皈依的時間是得證阿羅漢以前,大乘皈依的時間是一切眾生皆證悟菩提之前,都要皈依,皈依的時間更長。
釋迦牟尼佛外在是坐在菩提樹下證悟,內在是證悟了究竟本性如來藏、污染永盡、了悟本質清淨的種性如來藏。因此,我們在污染永盡、達標之前要皈依佛。佛陀是一切三身如來與本質身融體在一起的、一切教法證法融體在一起的、一切僧眾十地五道的境界者皆是皈依的對象,因此我們必須不停歇地皈依佛。
佛是智慧俱全、慈悲俱全、力量俱全、利益自他的事業俱全、利益眾生的事業也俱全,因此覺悟的佛是皈依的對象。佛法是解脫勝道的方法,融入眾生的心中後,讓無明的幻覺悉全淨化,佛法是遠離業及煩惱的方法,也是讓眾生心中本性的力量展現的方法,此亦是皈依的對象,而皈依的時間是證悟菩提之前。僧眾即是如前所述般,衪們在輪迴痛苦裡展現為輪迴眾生的樣貌,然而衪們是臻達十地五道境界的菩薩,這些菩薩僧眾的力量,即是善根永遠具足在心中,永不毀損、永不散失,當俱全善根的一切真理以後,此即臻達十地五道境界的僧眾們,祂們皆是皈依的對象。
隴千心髓與《解脫勝道明燈奉》所述般,皈依有許多種方式,如世間法、小乘、大乘、密乘、大圓滿等等皈依的方式,簡括而言,相信即是皈依。此外,皈依亦有許多不同的狀態,如體性空、自性明、大悲遍滿,以及氣、脈、明點等等清淨、無污染皈依的狀態,這皈依四句偈已包涵說不完的皈依之內容。
此外,若皈依佛法僧即是內佛教徒,沒有皈依即是外道。總之,皈依是從現世生活到成佛之間皆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在解脫勝道上永遠會展現出極大的力量,此即是皈依的好處。
持明譯師個人思想闡明:
皈依之唯要是相信與信心。先有信心,再有相信,才是皈依;沒有信心,更不會相信,這是無法皈依的,因此外道與佛教的分別即在於是否皈依佛法僧。
皈依以後,釋迦牟尼佛教導的大乘與小乘之一切佛法皆能修習明暸,小乘的出離心、大乘的菩提心、密乘的清淨心等等一切皆可修持,此是皈依佛法僧之好處。
若不知此理,僅依靠世間法的人會以世間法為主,進而去相信皈依其他宗教或外道者所信仰的鬼神,然而卻沒有想到脫離三界輪迴,因為這些皈依的鬼神仍是處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內,所以無法超越輪迴世界的一切。
佛教皈依的對象是覺悟所境的一切智慧與能境的一切智慧圓滿的釋迦牟尼佛;教法、證法俱全的勝法;真理俱全的僧眾,所以在自己解脫成佛之前、一切眾生成佛之前,要永久皈依稀貴的、珍貴的三寶。
皈依以後,每天都會幸福,在凡夫思想與物質世界裡,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會增加一種力量與信心,所以皈依佛法僧有著非常不可思議的加持與無量無邊的功德。
我們皈依的時候,發菩提心的時候,守戒律的時候皆要念誦此四句皈依偈,很多儀軌裡也是沿用此偈頌,所以每天念誦此皈依偈是非常不錯的。
總括而言,皈依許多不同的方式,如皈依上師、皈依顯法、皈依密法、皈依大圓滿等等,但皈依的心態必須俱全脫離輪迴的一切觀念。當皈依以後,便可獲得修持勝法、證法、究竟的法門、解脫成佛的機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