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18日 第十六偈(之二) བདག་གི་བུ་བཞིན་གཅེས་པར་བསྐྱངས་པའི་མིས།། 己如子般對待愛護人 བདག་ལ་དགྲ་བཞིན་ལྟ་བར་བྱེད་ན་ཡང་།། 彼卻視吾宛如仇敵者 ནད་ཀྱིས་བཏབ་པའི་བུ་ལ་མ་བཞིན་དུ།། 猶似母親眷顧病重子 ལྷག་པར་བརྩེ་བ་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倍加悲憫即是佛子行
🌈持明 仁增塔欽🔗 持明 仁增塔欽 開示及新譯
《佛子行三十七頌》
2018年12月18日
第十六偈(之二)
བདག་གི་བུ་བཞིན་གཅེས་པར་བསྐྱངས་པའི་མིས།།
己如子般對待愛護人
བདག་ལ་དགྲ་བཞིན་ལྟ་བར་བྱེད་ན་ཡང་།།
彼卻視吾宛如仇敵者
ནད་ཀྱིས་བཏབ་པའི་བུ་ལ་མ་བཞིན་དུ།།
猶似母親眷顧病重子
ལྷག་པར་བརྩེ་བ་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ཡིན།།
倍加悲憫即是佛子行
凡夫的孩童如同小孩一樣,什麼都不懂,什麼危險性都做得出來,一、兩歲的小孩什麼危險性都不知道。猶如凡孩、凡夫的小孩一樣,我執很強且自私很深,以煩惱為主的眾生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他什麼都想得出來。
這時學佛者、有慈悲者、想前進學習佛法的本領者,自己心中必須生起很多慈悲心,慈悲的背後是智慧和忍辱等等,除了更加愛護眾生以外,自己也不起煩惱,這就是我們菩薩的道路,我們必須要學習、不停地學習,精進前進、永不退轉。
這些眾生在我們過去多生多世裡也曾經對待我們如同自己的小孩一樣愛護,而我們也可能曾經對他們恩將仇報,這就是恩將仇報的業果顯現。現在我們對待某些人如同自己的小孩一樣愛護,如同愛護眼球一樣保護,但是他現在的所作所行卻以恩將仇報的方式回報我們,這有可能是前世的因果業報的顯現。
我們還要想到,在生死輪迴裡這顆心的相續一直沒有中斷的情況下,在六道輪迴中換過各種生命型態的身體,當時他也許曾經對我很好,可是我卻以恩將仇報的方式對待他,所以我現在對他很好的時候,他則以恩將仇報的方式對待我,這應該是前世因果業報的原因,所以我不起煩惱,而要愛護他、幫助他,讓他脫離輪迴、苦海永淨,解脫成佛,這樣的思惟就是願菩提心,這樣直接行持就是行菩提心,如此日夜不停地繼續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業。
如果我們在二十四小時裡有豐富滿滿的利益眾生的動機、利益有情的思想的話,我們就會有豐富滿滿快樂的思想和快樂的行持,這二者是有相關連的,所以我們多想一點利益眾生的事,快樂就會多一點;多想一點利益自己的時候,快樂就會少一點,因為一想利益自己的時候,心就會變很窄,心就會變很小。
心變小、心很窄的時候,心裡就放不下寬闊的智慧、寬闊的慈悲,也放不下廣大的歡喜心,因為心太緊了、心太窄了,容不下寬闊的智慧、慈悲及歡喜心。想利益自己的時候,不容易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想利益自己的時候,會有得不到的痛苦;想利益自己的時候,希求利益的過程都是辛苦;想利益自己的時候,不滿足的痛苦都會出來的。
若是想利益眾生、饒益有情的話,這時心會很寬、心會很大方,眾生就會對你顯現笑容,每天都會恭敬你、禮拜你、贈送東西。或者眾生每天都對你起煩惱、對你不好等等,這時,以修行人的立場來看,必須具足佛法的真理來面對,否則在這個社會裡會過得很難過。
在這個社會上,恩將仇報的人、不講道理的人、痛苦的人非常多數,遇到這種人的時候,用慈悲的力量是最好、最圓滿的。
如果你是一個學佛者的話,看到非常痛苦、非常貧窮、非常煩惱的眾生,看到瞋心非常強、貪心非常強、痴心非常強的眾生,這時要如獲珍貴的寶藏一般,因為你有修持慈悲心的對象。
由於他的背景、心情都被煩惱所控制,生活都是業及煩惱的結果熟開的一個貧窮者、生病者等等,我們看待這種眾生的時候,如同找到珍寶的寶藏一樣,要愛護他、要慈悲他,這是很重要的。
重點是,自己幫過他多少的事情、利益過他多少的事情,無論他有什麼樣的反應的時候,永遠最首要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修。
在南瞻部洲中,無論別人如何對你不好或恩將仇報的時候,仍然對他人有一種非常圓滿的思想行為,這就是珍貴的人物啊!圓滿的人物啊!
當遇到一個你自己很執著、你自己對他抱持希望的人,欺騙你的時候、傷害你的時候、迫害你的時候、辱罵你的時候,自己的心中要俱全自心不擾動、他心不攪動的佛法真理及俱全愛護、慈悲的力量,以精進波羅蜜多前進解脫道路。
身為凡夫的我們,雖然般若波羅蜜多的本力還沒有出現,但是仍然可以有歡喜的精進,每天分分秒秒、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之間,甚至連夢中也要多動善的念頭,多行持善的行為,特別是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才會解脫成佛的。記得、記得!開心。
留言
張貼留言